首页 > 资讯 > 正文

乐不思蜀讲的是谁

乐不思蜀说的是谁?什么典故?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hui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hui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可刘禅真的一点也不思念蜀国吗?刘禅在“乐不思蜀”的伪装之下,每当夜静无人之际,恐怕不止一次地对着西南方向感泣!……刘禅乃是位非凡的智者,他将“大音无声”这一境界演绎到极至的同时,也使他最终避开了杀身之祸。莎士比亚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 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刘禅能领导蜀国41年,既避免了班子内部互相倾轧,也没有隔几年发动一次大的运动,而政权稳固。在国家人民去留之际,后主看重的是人民的现实利益,摈弃了面子政治,减少了生命财产的无谓牺牲。他被俘后的傻态,只是他身处险境采取的明哲保身的韬晦之汁而已。如果刘禅不“乐不思蜀”那么他以后连思蜀的机会恐怕都没有了,他的确是智慧超群啊!刘禅(207-271),字公嗣,蜀汉后主,做了四十二年的皇帝。公元二二三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成为新皇帝。年轻的刘禅尊诸葛亮为相父,蜀汉政事全归诸葛亮所有。其后,诸葛亮北伐,刘禅本不赞成北伐,但也拦不住诸葛亮。二三四年,诸葛亮病逝,刘禅亲自素服将诸葛亮灵柩迎hui。在处理魏延和杨仪的问题上,刘禅明显站在了魏延一边。他见魏延被杨仪派人杀害,就立即将杨仪贬为庶人,并改任蒋琬为大将军。其后蒋琬、费祎二人先后执政,两人死后姜维执政,开始再度北伐。刘禅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看着蜀汉一步步走向灭亡。二六三年,邓艾四年围住成都城,刘禅开城门投降邓艾,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历史上的刘禅并不算是十足的昏君,因为在蜀汉他很少下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圣旨。但后人已将刘禅逐步丑化成一无所事的人了。其实只要认真想一想就会明白,三国时期作皇帝时间最长的就是刘禅,如果他真是昏庸到了极点,怎么会坐那么时间的皇位? 刘禅“乐不思蜀”完全是明哲保身的韬光养晦之汁!

乐不思蜀讲的是谁

三国时蜀国昭烈帝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投降了司马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讥笑他麻木不仁。

乐不思蜀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说的是蜀后主刘禅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hui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文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译文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hui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hui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hui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解读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异议,如《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罗开玉和谢辉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

“乐不思蜀”论斗讲的是什么?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汉。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公元263年,蜀汉 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被送到洛阳。司 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住宅,月给用度, 僮婢百人。刘禅为了表示感谢,特意登门, 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 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汉旧臣们油然涌起国破 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 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 ”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此间乐,不思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 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 您,您就哭着hui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 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 ’这样,司马昭就能 让陛下hui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 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 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 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 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 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 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 这个成语。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 想hui到原来的环境中去。刘禅也成了昏庸无 能的代名词。

乐不思蜀是说的谁

刘备之子~~刘禅!

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继续提问!很高兴为你解答!

乐不思蜀是说的谁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乐不思蜀”说的是谁?

蜀汉 后主 刘禅 三国时期蜀国被灭后,蜀主刘禅(即刘备的儿子斗)被司马昭请到宫中喝酒,看美女跳蜀国的风情舞,其他被一同带来的蜀国臣子们看到都思乡思国,感到悲痛万分。独斗一个才看得津津有味,早就把自己的蜀国被灭的事忘了,只故看得高兴快乐,因此称为:乐不思蜀。也是指:沉迷某件事,欢乐在其中,别的事情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

“乐不思蜀”说的是谁???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hui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hui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问题"单刀赴会"中的英雄是(   )."乐不思蜀"讲的是(  )

  1) 三国演义中是关羽,但还有以下说法关羽的单刀会因为演义和戏剧的关系,乃是出名的故事了,演义中的单刀会把关羽的豪气英勇完全展示出来,而相对的东吴鲁肃那边却成了小丑一般。但是在历史上则不同,实际上这单刀赴会原本是赞颂鲁肃的故事。其载于《三国志鲁肃传》:“肃住益阳,与羽相拒。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
  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应该说,三国志中的记载在演义中也都谈到了,三国志中有的比如鲁肃主动邀关羽相见,两者的对答,一人的插语和关羽最后的表现都在演义中有,但是为何我们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却完全不同的感觉呢?这就是小说的厉害之处,其实演义对很多的历史都没有做大的改动,有时甚至就是完全的照抄历史,但是他只要在其中加些细节,则得出完全不同的味道。
  比如鲁肃邀请关羽这是史实,他写上了,但是在之前加一段孙权和鲁肃定计要害关羽的描写,这就显得鲁肃的邀请居心不良。再如鲁肃邀请关羽相见是单刀赴会也是史实,但是史书中的单刀赴会其实是双方,但是在演义中实写了关羽的单刀赴会,而弱化了鲁肃的单刀赴会,这样就显示了关羽的英雄气概。
  再比如在史书上两者的对答都可以说原原本本的抄上了演义中,甚至连那“坐有一人”的角色都由周仓扮演了,但是演义中淡化对答,而强化了关羽的豪气与鲁肃的惊疑不定。其实总体来说演义只对史书中鲁肃在宴上的表现有所改动,其他的都没有改变,只是不断的添油加醋上去,其读出来的感觉便完全不同了。
  其实演义中这样还不算老道,我们看吴书中对这段记载的描述:“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
  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
  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他和三国志中只有两大不同,一则是鲁肃与关羽相会诸将疑恐有变,而鲁肃独往,二则是最后的“羽无以答”。这比起三国演义的大段描写铺垫来说也不逊色,一下便将鲁肃的形象拔的极高,而关羽极低了。
  (与三国志相比)所以在看历史小说千万不可相信什么完全的遵守历史,就算他不是那七分实三分虚,而是百分之九十九实,百分之一是虚,那百分之一的虚就能把大家对历史的观感完全颠倒了。其实说起这个单刀赴会,在历史上也算不得什么有名的单刀赴会,只是演义与关二哥的关系,使得这次单刀会广为流传,毕竟这种单刀会是最能表现一个人在险境中的英雄气概的,演义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来烘托自己的主角呢。
  (就好象之后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不过真正的“单刀会”还要说下面几次。其一:曹沫单刀执齐公: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乃是荆轲这自然毫无疑问,不过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这第一位单刀执齐公的刺客却是一位鲁国将军,史记中载:“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於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这位曹将军打仗看样子不行,不过到是胆色过人,居然携带匕首参加宴会并行刺齐桓公。
  在刺客列传中他排位第一,也是唯一一位没有因为行刺而死的刺客,这次行刺无一人死亡,也算是比较独特的吧。曹沫的这次事件影响很大,日后荆轲刺秦便有想模仿曹沫之举。(只是如齐桓公这样的人物也免不了想反悔,难道能指望秦王守诺吗?)不过他的身份其实是将军,这刺客只是客串一下而已,所以虽然手里拿的不是刀而是匕首,但是说曹沫是单刀赴会也不委过。
  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会盟再也不安全了,之后宋襄公与楚国争盟主之位,便是在会盟时被暗藏武器的楚国人给挟持了,之后和谈时限定携带武器和武装人员数量便成了共识。这次单刀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单刀会的刀,就是用来要挟人的。其二:演义中关羽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则第二件便是说渑池的蔺相如了。
  史记的记载:“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缸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缸,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缸。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缸。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缸”。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秦国之强,六国无敢与之披靡者,秦王之威,天下为之畏惧。然蔺相如一介士人,却能威慑秦王,古语中有布衣之怒一说,蔺相如这士人之怒能令秦王畏惧,蔺相如虽然没有带刀,他的怒火却使得他自己犹如一把无敌的单刀。日后颇多的士人满腹经纶,却在强敌面前俯首帖耳,他们缺乏的不是才华,而是勇气。
  这次的单刀会告诉我们,即便手无缚鸡之力,即便手中无刀,只要有勇气,也能成为一个手握单刀的万人敌。其三:与关羽同时代的其实还有一次单刀会,荀?谫鹬葜沂保牍被幔?“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6氐仍唬骸熬恢菡蛞玻匚#豢伞!?唬骸肮庇脲愕龋址撬亟嵋玻窭此伲票匚炊ǎ患捌湮炊ㄋ抵莶晃茫墒怪辛ⅲ粝纫芍私杉啤!惫奔?蘧逡猓桔渤俏匆坠ィ煲ァ!?荀?毕氡夭豢赡艽裁次淦骱退娲樱侨茨芷窘枳约旱恼蚨ㄗ匀敉思竿蛐郾肥挡焕⑽懿僦碌牡谝荒笔浚淙幻挥写陡盎幔撬恼獯胃盎崛赐炀攘瞬懿僦蟮拿恕\?恼獯蔚サ痘嵩诶飞系囊庖灞裙赜鹇乘嗄敲挥薪峁牡サ痘岽蠖嗔恕?有时,在强敌面前,不是虚张声势,而是镇定,便是一种武器了。
  其四:郭子仪单骑退兵,资治通鉴记载:“子仪曰:“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hui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卫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郭??扣马谏曰:“彼,虎狼也;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子仪曰:“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
  ”以鞭击其手曰:“去!”遂与数骑开门而出,使人传呼曰:“令公来!”hui纥大惊。其大帅合胡禄都督药葛罗,可汗之弟也,执弓注矢立于阵前。子仪免胄释甲投枪而进,hui纥诸酋长相顾曰:“是也!”皆下马罗拜。子仪亦下马,前执药葛罗手,让之曰:“汝hui纥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侵逼畿县,弃前功,结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叛君弃母,于汝国何有!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执我杀之,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
  ”药葛罗曰:“怀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驾,令公亦捐馆,中国无主,我是以敢与之来。今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复总兵于此,怀恩又为天所杀,我曹岂肯与令公战乎!”子仪因说之曰:“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不顾舅甥之亲,吞噬我边鄙,焚荡我畿甸,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载,马牛杂畜,长数百里,弥温在野,此天以赐汝也。
  全师而继好,破敌以取富,为汝计,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药葛罗曰:“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为公尽力,击吐蕃以谢过。然怀恩之子,可敦兄弟也,愿舍之勿杀。”子仪许之。hui纥观者左右为两翼,稍前,子仪麾下亦进,子仪挥手却之,因取酒与其酋长共饮。药葛罗使子仪先执酒为誓,子仪酹地曰:“大唐天子万岁!hui纥可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有负约者,身殒陈前,家族灭绝。
  ”杯至药葛罗,亦酹地曰:“如令公誓!”于是诸酋长皆大喜曰:“向以二巫师从军,巫言此行甚安稳,不与唐战,见一大人而还,今果然矣。”子仪遗之彩三千匹,酋长分以赏巫。子仪竟与定约而还。吐蕃闻之,夜,引兵遁去。hui纥遣其酋长石野那等六人入见天子。”面对几万敌军,郭子仪力排众议,数骑赴敌营,不举刀枪,面对全副武装如临大敌的hui纥军,免胄释甲投枪,身无一刀,却以威摄其人,以言动其心,一夜之间化敌势为虚无,如此之事,只有初唐太宗可比之,名将者,百战百胜者多之,然不战而胜者则少之,能单骑退万骑者,即便几千年中也不过寥寥无几数人。
  此事,可遇而不可求之。说起这些单刀会的主角来,都是威风的很,但是在那时他们也是捏着一把冷汗,只是靠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而过关的吧。不过,假如让大多数人来选择的话,还是不要有这种单刀赴会的机会好,兵行险招而胜毕竟还是险招,若有绝强的实力让对方屈服,那种单刀赴会的英雄不做也罢,自然,世界上从来没有这样顺利的事,所以我们永远期盼着英雄的出现。
  2)"乐不思蜀"讲的是( 刘禅 )被带到洛阳后,乐而忘返的故事 。

展开全文阅读

相关内容

  • 九牛一毛是什么意思

    九牛一毛是什么意思

    九牛一毛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是表数量的,字面意思是九头牛身上取一根毛,形容在一个整体当中,被指所占的分量很小,不足挂齿。用典故的解释就是一个大数量中极其微笑的数量,微不足道的意思。司马迁所说的“九牛一毛”是什么意思?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典故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

    2023-04-03 06:59:31
  • 乐不思蜀的人物

    乐不思蜀的人物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刘斗,原名刘禅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乐不思蜀中的历史人物1.乐不思蜀说的是刘禅。 ...

    2023-03-30 21:01:24
  • 乐不思蜀的主角

    乐不思蜀的主角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啊刘备的儿子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如下: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

    2023-03-30 20:49:11
  • 乐不思蜀的主要人物

    乐不思蜀的主要人物

    乐不思蜀的主要人物是?主要人物是刘禅写出下列成语故事的主要人物卧薪尝胆()、乐不思蜀()、胸有成竹(?1、卧薪尝胆(夫差、勾践) 2、乐不思蜀(刘禅) 3、胸有成竹(文与可(文同))乐不思蜀”说的是三国里的哪位人物?刘禅,刘备的儿子乐不思蜀的主要历史相关人物是谁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

    2023-03-30 20:36:24
  •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三国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志中蜀国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斗。无赖邪佛-乐不思蜀的主人公?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

    2023-03-30 20:25:15
  • 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

    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

    乐不思蜀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说的是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国破后,被虏至晋朝,被照顾得很好,一次司马炎故意让人奏了一支蜀地民曲来试探他的态度,原蜀国大臣听后无不痛哭失声,只有他依旧大吃大喝没反应,皇帝问他,他于是就说了这句名言: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它的由来,其实我觉得这是刘禅的自保策略,我觉得他很聪明!历史上被描写为"乐不思蜀"的皇帝是?【...

    2023-03-30 18:52:29
  • 乐不思蜀意思

    乐不思蜀意思

    芝兰之室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芝兰之室,它的意思是指良好的环境。乐不思蜀,它的意思是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hui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于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乐不思蜀”的意思是什么?萄:今四川省,三国时期蜀国的地 方。快乐得不再想念萄国。后比喻因为沉溺于玩 乐而忘掉自己的根本或乐而忘返。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释义]蜀:三国时的蜀汉。快乐得不想 hui...

    2023-03-30 18:40:36
  • 乐不思蜀的是谁

    乐不思蜀的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的是刘禅。他是刘备的儿子。刘禅(shàn)(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刘禅降魏后,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乐,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听后无不现出悲慽之容,只...

    2023-03-30 17:05:14
  • 乐不思蜀啥意思

    乐不思蜀啥意思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乐不思蜀”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hui到原来环境中去。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刘禅口中。辨义:“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

    2023-03-30 16:53:18
  • 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 什么意思刘禅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后主举家东迁。……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裴注:《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禅弹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不?’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说解:“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鲁迅《月界旅行》:“...

    2023-03-30 16:40:45
  • 乐不思蜀指的是谁

    乐不思蜀指的是谁

    三国演义中乐不思蜀指的是谁指的是刘禅。刘备儿子 又称斗。三国演义中乐不思蜀指的是谁指的是刘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2023-03-30 16:32:14
  • 乐不思蜀主角

    乐不思蜀主角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蜀汉后主【刘禅】【词目】乐不思蜀【字面意思】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引申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hui到原来环境中去。【典故】三国时期,刘备...

    2023-03-30 16:18:38
  • 乐不思蜀的意思

    乐不思蜀的意思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很快乐,不思念蜀国。乐不思蜀,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hui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

    2023-03-30 15:04:21
  • 乐不思蜀说的是谁

    乐不思蜀说的是谁

    “乐不思蜀”说的是下列哪位人物?刘禅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后主举家东迁。……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裴注:《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禅弹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不?’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说解:“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鲁迅《...

    2023-03-30 14:50:21
  • 乐不思蜀指谁

    乐不思蜀指谁

    乐不思蜀指的是谁?指的是刘禅。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hui到原来环境中去。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近义词:乐而忘返。请君入瓮指谁江郎才尽指谁乐不思蜀指谁世外桃源指谁投笔从戎指谁围魏?请君入瓮: 来俊臣;...

    2023-03-30 14:39:48
  • 乐不思蜀文言文

    乐不思蜀文言文

    读了乐不思蜀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感想被曹魏吞灭,从中可见此人昏庸之一斑,也正是这一点让他在众多的古代昏庸君主中“脱颖而出”,小名斗,是三国时蜀国的后主。刘禅作为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可谓登峰造极。本文写刘禅被俘至洛阳后竟然乐不思蜀的事迹。由于他昏庸无能刘禅,十分有名,最终导致国家败亡乐不思蜀的古文翻译司马昭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昭喊来乐工舞女,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

    2023-03-30 13:02:42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蜀即为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吧!乐不思蜀的意思乐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

    2023-03-26 10:26:38
  • 鲍鱼几头怎么区别

    鲍鱼几头怎么区别

    鲍鱼几头主要是指鲍鱼的大小,一般是以每司马斤的头数多少进行计算。如果是一斤两只,就被称为双头鲍,三只就叫三头鲍。常说的10头鲍就是每斤有10只鲍鱼,头数越少鲍鱼就会越大只,价格也越贵。鲍鱼的大小主要是以每司马斤的头数进行计算,比如5头鲍就是每斤有5只鲍鱼。一、鲍鱼几头怎么区别1、头数是鉴别鲍鱼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鲍鱼的大小以每司马斤的头数多少来计算,如平常说...

    2023-02-12 07: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