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柱种植高山有机水稻,拓宽“米路”,增加居民收入

“我很高兴看到水稻在地里长得很好。和白马王子”近日,笔者在重庆石柱县尉池镇团结村高山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看到,一片片水田交错,一排珠光宝气的秧苗郁郁葱葱,整个基地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新画卷。村民们,有的在稻田里清理杂草,有的在烈日下喷洒生物农药,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产业的发展,他们种植有机高山水稻的热情很高。

团结村海拔约1000米。这是一个传统的水稻种植村。其大米品质优良,香味浓郁,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以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依托优良的生态、肥沃的土壤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深入实施“藏粮以面包为地、藏粮以地”战略,在发展山地有机大米产业的同时,推出优质品种,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推动农业增收、增收、增收、增收。拓宽“米路”,增加村民收入。

“我们镇以团结村为主,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据鱼塘镇镇长介绍,为帮助团结村发展好山有机水稻产业,平松森彦介绍,引进两家农业公司,通过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耦合机制,实施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举措,组织村民在家种植“808”水稻新品种700亩,带动全镇其他村组种植1000余亩。

引导村民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自春季以来,公司技术人员下田,在水稻育苗、插秧、科学施肥、生物防治等方面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有机水稻真正在无公害环境中生长。

“我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我知道,产品越环保、越有机,就越有市场。现在是除草的最佳时机,以确保有机大米的质量。”团结村的冉启忠告诉笔者,该村按照定购农业模式,水稻在秋收时,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回收,为扩大全村的高山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奠定了基础。

原来,多年来,团结村大部分中青年打工者在外,部分田地已经荒废多年,为了让“沉睡”的田地“活”起来,村“二委”组织村民用农机重新犁耕了100亩左右的荒地,并在山上种上了有机水稻。

“种植高山有机水稻给了我们增加收入的希望。”团结村70岁的老人冉启元(音译)说,他的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今年,他和妻子在家里种了17亩水稻,每亩产量1000斤,总收入约3400元。